秦腔化妆—头面_秦腔

点击:406 次 评论:0个 发布日期:2022-11-04

头面包括旦角的发式和各种头部装饰物,秦腔也叫“头搭”。

早期扮演旦角的头面,多为包大头,额戴绣花额子,上部扎一大纸花。

后改用彩色玻璃棒儿串成的额子,较讲究的也常用闪光片制成各式的簪花饰物装点头面,显得较为华丽。

其它样式的包头,片子和辫子的使用,与其它剧种无明显区别。

尚小云为王天民示范了花鬓的贴法,并购回一批水钻、点翠头面。

水钻头面分红、蓝、绿、白各色,分别用于各种不同身份的角色。

点翠头面一般为蓝绸镶在金属饰物上,高贵的点翠头面多用翠乌羽毛镶制。

这种头面贵重、雅致,多扮演贵族妇女角色配用。

贫寒妇女角色则佩戴银泡头面。

在旧班社,旦角头面多为私人行头。

易俗社则全由社方提供,只为主要演员备置专用头面,例如王天民、宋上华等均有专营头面。

在70年代末以后的十多年中经过专业化妆师和演员的共同探索和创造,以及不断汲取全国各戏曲剧种的经验,旦角的头面不断改造,使旦角行当扮演的人物身份区别得更加细腻、合理。

例如末婚少女加绺海,中年妇女减少饰物等均在规范基础上按人物个性和身份灵活掌握。

饰物的样式和品类更加丰富,各种古装发式的制作技巧和花色更加多样。

对一些知名历史人物和少数民族妇女的头饰,则更注重历史资料的参照,又不失戏曲风格的统一协调。

例如《冼夫人》的西南民族妇女头饰,《卓文君》中卓文君的头饰,《红楼梦》《潘金莲》等剧中的头面设计都有新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