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春班
四季春班

代表剧目:

通州奇案 游庵哭图 恒娘 方玉娘哭塔 碧玉簪 梁祝 玉蜻蜓

已有323人来看过 ·

四季春班四季春班是绍兴文戏女班。前身为民国22年(1933年)在嵊县成立的科班,3年满师后改为戏班。班长(老板)王天喜,师傅鲍金龙,演员20余人。其中有旦角袁雪芬、傅全香、史翠香,老生钱妙花,小丑钱彩云等。原科班未有冒尖的小生演员,该班乃聘请小生金香凤与旦角王杏花为客师,于民国25年(1936年)9月,初次来沪。9月8日至11月21日,演出于老闸大戏院和蓬莱大戏院。高亭唱片公司为王杏花、袁雪芬、钱妙花灌制了《游庵哭图》和《方玉娘哭塔》唱片一张,首开越剧女演员灌唱片的先例。民国26年(1937年)6月1日至8月13日,该班聘请小生屠杏花,旦角施银花、马秋霞为客师,再次来沪,演出于通商、大华、永乐等戏院。民国37年(1938年)2月15日,该班第三次来沪,与竺素娥、王杏花为首的素凤舞台,联合演出于“上海小剧场”。3月1日,移演于老闸大戏院,一度与绍兴大班“同春舞台”一起,作三班联合演出,会串了《通州奇案》等剧目。4月1日至7月15日,该班仍与“素凤舞台”合作,演出于大来剧场。7月31日起,该班由小生马樟花与袁雪芬领衔演出。其时,所演剧目虽都是《玉蜻蜓》、《碧玉簪》、《梁祝》等传统路头戏,但因主演者艺风较正,演来亦有新鲜气息,很受观众欢迎。民国28年(1939年),马樟花、傅全香、袁雪芬三人先后上电台播唱,开创了女子越剧“唱电台”的先河。民国29年(1940年),该班上演了陶贤编导的新戏《恒娘》,由于使用三夹板绘制的布景,化装、服装也有改革,使观众耳目一新。此剧连演64场,场场满座,轰动一时,因而确立其著名戏班的地位。民国30年(1941年)夏,马樟花离去,民国31年(年)春,袁雪芬又因病回乡,傅全香亦离班,正处于全盛时期的四季春班遂告衰落,仅保留以钱妙花、钱彩云为台柱的班底。之后,邀请范瑞娟、金香琴合作,在天潼、同乐等戏院演出。民国32年(1943年)2月,傅全香又回该班,改组为“全香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