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麻疯女》原名《女贞花》,樊粹庭先生在年为豫剧皇后陈素真所编的一出“樊戏”,陈素真以其精湛的表演将其打磨成自己的代表作品。但这出戏在建国后离开了舞台,直到十年浩劫结束,年著名剧作家石磊先生在樊本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提炼形成新的演出本,河南省内各大院团才又开始复排此剧。演出版本其中最有影响的莫过于依照石磊本复排,由陈素真大师亲自担任艺术指导的漯河市豫剧团演出本,由陈派弟子赵吟秋和张三旺联袂演出,两人唱作俱佳,使得该团声名鹊起。豫剧名家王清芬的演出本,该本被上海中唱拍成了戏剧电视片,这也是该厂所拍为数不多的豫剧电视片之一。这两部《麻疯女》同时在年第三届河南省戏剧大赛中荣获特别奖。王清芬该剧曾易名为《丽玉与禄琴》,央视为其录名段欣赏时便采用了此名。年王清芬与河南省三团杨国民在郑州曾演出此剧,受到一致好评。王清芬的《麻疯女》场次约分为:花园、洞房、别府、采药、赶路、庵堂、饮鸩、拜堂八场戏。王清芬此剧采用越扮,扮相清丽,唱腔细腻,以情带声,甚能打动人,是王清芬的代表作之一。“洞房”和“庵堂”是该剧中的两个重头戏。王清芬版《麻疯女》将男主角陈禄琴的老家从淮南改到了河南丹阳,塑造了一个重情重义的河南好老公形象。“洞房”内一个忧,一个喜,忧得是邱丽玉风华正茂却染上了麻疯病,而且其父母还相信庸医要通过假结婚,将病毒传给远方男子陈禄琴;喜得是访亲不得流落街头行乞得书生陈禄琴居然捡到了天上掉下的大馅饼,以为美事一桩的走进了洞房花烛夜。这一喜一忧在红烛闪烁中对比强烈。当邱丽玉告诉陈禄琴事情真相之时,陈的惊恐与愤怒,再从愤怒慢慢转变为感激,这一道的心理变化都要演员很细致的把握到位。豫剧名家修正宇和杨国民都表现的极好。到最后邱丽玉为陈禄琴设计逃走之时,两人患难之中结下了志比金坚的夫妻情分。“庵堂”则是陈禄琴南下粤西重访妻子不得落魄而回故里,得知自己的爱妻居然落身白云庵内,可以想见此时此刻陈禄琴见邱丽玉的心情是何等急迫,恨不得插翅飞到她身边。而邱丽玉同样,千里迢迢寻夫,只为再见郎一面,有“赶路”中与老公爹的那次见面,邱丽玉只是想再看一眼便撒手人寰的。但当小尼姑告诉她陈郎来看她时,她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欢喜,“忽听得陈郎来呀师傅道喜”,内心深处那种思念和喜悦再也掩饰不住,当意识到师傅还在身边站着的时候不由得又娇羞满面。忙向师傅借镜子梳洗,但当看到镜中自己不堪的病容时,她又迟疑了自己的这种再见一面又“究竟何必”呢?在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后,她决定与其陈郎纠缠,不如不见,真是“盼相见,怕相见,不如不见”。这样有了舞台上的“两不见”,但陈禄琴也是个痴情男子,重情重义,看到妻子不肯相见便要撞门而亡,无奈之下,邱丽玉打开了门,陈禄琴一头撞进了邱丽玉怀中,两人对面而泣。这两折戏生旦并重,两者须配合默契才可相得益彰。年著名戏曲家石磊先生重新加以修改排演的,并担任导演及唱腔设计,专门为徐俊霞争取第届梅花奖准备,后来剧目换成了现代戏《红菊》。